似水流年(310191)

0评论量

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张恨水少年时就十分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了“恨水” 二字作为笔名,意在勉励自己珍惜光阴,不要叫时光像流水一样白白东逝。“恨水”原是为了惜时。而《似水流年》的主人公名字恰恰就是黄惜时,该文描写安徽青年学生黄惜时到北平上大学,火车上遇女青年白行素,一见钟情。到北平后黄又结识交际花米锦华,黄竟抛弃女友与米同居,挥霍其父半生积蓄……黄的父亲到北平索款,黄在米面前竟不认其父,后被米识破,离黄而去。黄流落街头,贫病交加,愧恨难当,发愤做了徒步旅行家。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这村里有一个少年叫黄惜时,他就最爱这芦里藏着渔船的生活,他原是一个中学毕业生,暑假期中,很想到北京去投考大学,无奈自暑假以前,京汉、津浦两路,就因为发生了事情,交通断绝。他的父亲黄守义,又不主张他走海道,因此耽误下来,还守在乡下。他自十六岁进中学而后,就不曾在家里经过三秋天气,现在乡居,由中秋又到了重阳,不断地发现家乡山水之美。这日,正是天晴,他带了几本书,一人到小船上去看,将书看得久了,未免有点倦意;偶然抬头,只见对岸芦丛上,零落不成行的几棵枫树,那叶子都红了一大半。湖上的西风,吹了过去,将那满树的红叶,都在半空里打颤,灿烂飞舞。 惜时看着很有趣味,便想把船撑过岸去,泊在那枫树下,去领略红叶的颜色。于是放下书本,站到船头,拔起篙子,一篙点在岸上,船就由青芦丛里倒退出来,船到港中间,水很深,篙子使用不大利落,放下了篙,正要扶起桨来划过港去,只在这时,却听到青芦丛中,有一阵笑语之声。原来湖的汊港,多半是弯曲的。惜时泊船之处,又正在一个之字形的拐角地方,所以船在水中央,被芦洲挡住,却看不到上流的来船。 惜时听到笑语声,分明是两个女子,同村子里虽然也有妇女们能够驾船的,然而这里是不出鱼的所在,只浮水面满铺着野菱角罢了。自己只管犹豫,船就让流水横过头去,在原地方,流下七八丈路,赶忙拿起篙子,在船头上一拦,将船头横了过来,自己只顾撑自己的船,知忘了上流头已经有船下来,这里将船横过去,恰好上流头那只船,横着双桨,顺流而下,两下一凑合,看看便要碰上,惜时一阵手忙脚乱,连忙将篙子一伸,点住了来船,同时,来船也有人拿了短桨,将这里的船也顶住,两船缓了势子,慢慢地靠摆,惜时这才有工夫,看那船上的人,果然是两个妇女,一个将近四十岁,犹是乡中人打扮,一个却是剪发少女,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翻领的粉红短褂子,两袖露出圆藕似的胳膊。
第一回 秋水望穿采菱舟去 栏杆依遍拂面香来 第二回 千里同车萍踪偶合 孤灯入梦玉臂微依 第三回 每日必来狂风欺客 无书不读妙语撩人 第四回 走马看花犹怜此豸 焚香扫地为嫁伊人 第五回 奇遇难忘舄履交错 良图终就耳鬓厮磨 第六回 楮墨为劳以书代舌 海天不老借月通辞 第七回 对女儿居楼前枯坐 作蝴蝶舞花下重逢 第八回 大会无遮众生颠倒 名园有约一客徘徊 第九回 膏火资泥沙连日用 雌黄语鸿鲤不时来 第十回 一语忘情水流花谢 两番问病藕断丝连 第十一回 谢心医匀金赠艳友 看爱子千里走衰翁 第十二回 喜近芝兰交成宝肆 悔生豚犬见约黄泉 第十三回 气匆匆人前遭白眼 羞答答灯下看红颜 第十四回 惜可怜虫良朋劝驾 购相思谱学子逞能 第十五回 文债难偿临渴掘井 情丝未断抱病登场 第十六回 病丑难宣永蒙不洁 创深未复更痛无居 第十七回 逆旅闲居伤心失学 空房小住含泪思亲 第十八回 寝食俱忘作书自荐 衣冠不整投刺空回 第十九回 拒忠言还乡无面目 走绝路冒雪典衣衫 第二十回 起贪魔炉边成绮梦 涉虚想纸上作高谈 第二十一回 狂饫肥甘酒楼做客 勉抗冻馁野寺依僧 第二十二回 郊外藏踪激昂发奋 关东浪迹沦落相逢 第二十三回 涉情嫌关山行不得 动孝思月夜归去来 第二十四回 河上道遥见人怀旧 天涯咫尺舍父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