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310431)

0评论量

1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你是否常常在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之间犹豫挣扎?作为一名奋斗在职场的人士,你是否常常被巨大的焦虑感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而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 作为父母,你是否常常为督促孩子学习而感到疲惫不堪? 基于40余年的科学研究,心理学家爱德华?L. 德西告诉我们,陷入以上的生活困境是因为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丧失了内在动机和自主感。相对于外在的金钱、名声和社会强加的评价标准,只有在追求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实现个人成长等内在目标时,人们才能真正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并依靠内在动机持续激励自己,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过上真正自主的生活。 在本书中,德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他和研究团队如何从常见的社会现象出发,使用科学实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阐明人类动机这一深刻而本质的问题,并对于如何拥有自主的人生以及如何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激励他人给出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爱德华·L. 德西 ( Edward L. Deci )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曾任该校人类动机项目主任。在一项基于引用率和获奖情况的评选中,德西位列当代最杰出的200位心理学家之中。40余年来,德西教授持续在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他与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共同创建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动机理论之一——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该理论构建了研究人类动机和人格的宏观框架,并指出满足个体对自主、胜任和联结基本需要的环境条件,能够更好地增强人们的主动性、创造力以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绩效水平。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作组织、育儿、体育等诸多领域。 理查德·弗拉斯特 (Richard Flaste) 《纽约时报》科学和健康版前编辑,其领导的团队获得了1987年普利策奖。
1自我决定论创始人之一,社会心理学家 Edward Deci 科普著作首次翻译出版 2颠覆用奖励和惩罚才能激励人的传统观点,指出支持自主才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3长销20余年,亚马逊4.5星好评,对人类动机的深刻洞察历久弥新 4直面当代社会困境,帮助人们在焦虑和重压之下重新发现真正的自我 5针对如何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激励他人和自我,给出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组织管理、体育训练、医疗健康、个人行为改变领域等。
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中国有句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必须要追求比别人更高的地位,赚比别人更多的钱,才能获得快乐,而为了这种所谓的“快乐”,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说法是否本身就是错的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才能快乐幸福呢?这是不是外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想法呢? 对于以上问题,本书作者爱德华·L. 德西(Edward L. Deci)早已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那么什么是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呢? 爱德华·L. 德西是社会心理学界知名的学者,他和合作者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共同提出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推翻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奖励是激励行为的最佳方式的信念,因此在心理学领域影响很大,而该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1969年,德西在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时,就开始痴迷于一个问题:小孩子在刚出生的几年内,往往对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渴望探索和学习。可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受行为主义主导的,即认为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要么追求奖励,要么避免惩罚,而行为动机的缺乏就是因为缺少奖励,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不过,对于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观察,让德西对受行为主义主导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也许人们长期以来的思考方式就错了:不应该问“我们要如何激励他人”,而应该问“如何做才能让人们激励自己”。 这种让人主动激励自己的东西就是内在动机,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件事,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件事。 就像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教师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所说:“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不管这听起来多么不合理。如果画出来了,画作本身只是一件副产品,可能只是“过去”的一个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标志。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背后的目标,都是获得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亢奋的状态、一个超越寻常的存在时刻。” 当然,作为有数学背景的心理学家,德西对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停留在概念与哲学思辨的层面,而是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在1971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德西让两组被试在三个不同的环节中玩一种叫作索玛(Soma)的拼图游戏。在第二个环节中,每成功拼出一个图案,其中一个小组的被试就会得到报酬,另一个小组则没有。在第三个环节中,两组被试都不会得到报酬,而令人意外的发现就出现在这个环节。当德西宣布任务时间到了,让两组被试各自单独在房间里待一会儿时,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获得报酬的被试往往会去看杂志,而从未获得报酬的被试更愿意继续解决拼图问题。 由此,德西得出结论,那些被提供报酬的人不再有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外部奖励反而会损害内在动机。不仅是奖励,其他研究者还发现,最后期限、强加的目标、外在的监督和评价都可能会破坏内在动机,这与人们常用的激励策略恰恰相反。 德西的研究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和讨论,当然也让他在1977年遇到了后来的合作者,他最好的朋友理查德·瑞安。瑞安具有哲学和精神分析的背景,与德西在数学和实验心理学方面的背景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在人类自主性和动机方面的共同兴趣让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开始了合作研究,两人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几十年,并延续至今。 德西和瑞安最初的研究聚焦于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会激发或者损害人们的内在动机。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autonomy)、胜任(competence)和联结(relatedness)。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自主的需求,才能持续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件事情,同时拥有最好的体验和表现。 在基本心理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德西和瑞安逐步建立了涵盖内容更广的自我决定论,其影响力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促进孩子自主学习、遵守规则,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之间如何互相支持对方的自主性,在企业管理领域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在个人管理方面如何坚持健康的行为、进行自我改变,等等。 在德西写作本书的时代,美国社会盛行物质主义,人们对消费有着狂热的追求,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他们日思夜想的休闲和奢侈。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实现所谓的“美国梦”,反而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当然这一问题在当今美国社会仍然存在,而且在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常见。看上去生活富足、家庭事业美满的中年人,却压力重重,在焦虑、抑郁中挣扎;学习成绩优异的名校学生,却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感,在茫然困惑中迷失。类似的故事已屡见不鲜。 德西在书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分析。也许很多人认为,努力追求财富、名誉、地位和美貌这些目标,就是一种只要“按正确的方式”做事就能成功的自由。但德西警告我们,这正是社会在限制我们真正的自主,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在向我们灌输某种价值观和规则。 德西指出,当今社会对物质积累的高度重视,使得人们特别容易受到有条件的经济回报和有条件的爱的控制。现代社会为人们追求期望的结果提供了极大的自主,但矛盾的是,人们的心理自主往往最终受到追求这些结果的限制。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主呢? 德西认为,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为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德西的观点,也是我想说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心灵的自由,幸福最终来自心灵的解放。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推荐序一 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推荐序二 奖赏会伤人 001 第1章 “但他是老板”:权威和不满 自主与控制 // 002 自我的真实性与疏离 // 005 关系中的不平等 // 008 自我激励与内在动机 // 010 基于科学方法的动机研究 // 012 第一部分 自主和胜任的重要性 016 第2章 我只是为了钱:关于奖赏和疏离的 早期实验 内在动机与索玛拼图实验 // 018 奖赏会伤人 // 027 031 第3章 我能决定自己的选择:个人自主的需要 自主: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一个心理需要 // 031 不听医生话的姑妈 // 036 奖赏背后的意图 // 038 让支持自主与设定规则共存 // 044 046 第4章 追求体验还是结果:内在动机与外部控制 内在动机的益处 // 048 外部控制的风险 // 054 反思绩效工资制度 // 057 060 第5章 我能做到:带着胜任感面对人生挑战 明确行为与期望之间的联系 // 061 有效的条件性奖励 // 063 胜任: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二个心理需要 // 066 非控制性的赞美 // 069 真正的幸福来自对胜任与自主的共同追求 // 072 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 // 074 第二部分 人际联结的作用 078 第6章 走向自我的一致与和谐:发展的内在力量 人类发展的本质 // 080 内在动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 083 一个厌食症案例 // 086 感知到的胜任与自主 // 088 联结: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三个心理需要 // 090 093 第7章 自主地承担重要但无趣的事: 当社会召唤时 社会价值观内化的两种类型:内摄与整合 // 094 模范学生 // 099 健康的内化需要社会支持 // 100 支持自主以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整合 // 102 真正的自主要对他人负责 // 106 支持自主不等于纵容 // 107 设定界限不等于苛责 // 111 113 第8章 关于“应该、必须、不得不”的信念: 社会中的自我 内摄形成的虚假自我 // 115 自我卷入:有条件的自我价值过程 // 119 真正的自尊与有条件的自尊 // 122 亲密关系中的自主:一条双行道 // 124 130 第9章 “美国梦”的代价:当社会问题恶化时 6种人生愿望 // 133 养育方式与人生愿望导向的建立 // 137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巨大代价 // 138 个人主义不等于自主 // 140 第三部分 如何实现自主 146 第10章 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如何促进自主 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 // 149 设定支持自主的界限 // 154 确立目标和评估绩效 // 157 给予奖励和认可 // 160 识别障碍 // 162 165 第11章 从探索动机开始:促进健康的行为 改变的理由 // 167 不遵守医嘱 // 172 支持患者的自主 // 174 生物-心理-社会方法 // 176 责任和支持自主 // 179 学习支持他人自主 // 181 183 第12章 摆脱束缚,接纳自我:在控制中做到自主 找到特定的支持 // 185 个人和他们的社会环境 // 186 动机的个体差异 // 189 促进自身的发展 // 190 管理自身的体验 // 193 调节情绪 // 194 管理行为 // 196 技巧的运用 // 200 接纳自己 // 202 第四部分 结语 206 第13章 追求自主的意义 内心的自由 // 208 选择与责任 // 212 217 致谢 218 参考书目 222 参考文献